最近的炫富越来越魔幻。
以前炫富至少还要蹭辆劳斯莱斯或者买个爱马仕假包。
爆火的“万柳书院少爷”,一条单纯耍帅的视频,因为定位在北京万柳书院;
收获269万点赞、21万评论,一夜涨粉169万。
这个万柳书院是北京豪宅,去年5月刚被拍出“36万/平方米”的天价。
现在点开“少爷”的账号原视频已经没了,只有几条岁月静好的视频。
坊间传闻是少爷“亲自下的热点”,花了18万。
围绕这18万又扯出几段“梦女写信表白少爷、惨遭豪门贵公子嫌弃”的悲惨故事。
原来少爷红了之后,有人写了千字长信表白,现在手写信至少有了4个版本;
有人强调“手写才是仰慕之情的最高表现”,就眼睁睁看着少爷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分享豪宅定位后每分钟上千上涨的粉丝量;
有人表白自从看到少爷豪宅耍帅视频后,便“努力克制不去想你,可是有的人,无论忘记他多少次,再次刷到,依然一见钟情”;
还有人看到少爷被黑时,决心坚决捍卫:“看到黑料我只是淡定划走,现在决心站出来为少爷说话,因为自己虽然没钱,但真诚是那些大小姐们一辈子也达不到的”!
很难分清这些信里传达出的坚定爱意,究竟是被一个连脸都没露的陌生人的帅气感染、还是豪宅定位附加的财富光环,或者两者兼有;
但这些信明显触犯了另一批少爷粉丝的逆鳞:
她们的愤怒点有二:
1、觉得不配,癞蛤蟆就别做被王子看上的天鹅梦了;
2、心疼少爷花钱了:为了收拾烂摊子,少爷可是花了18万呢;
仿佛宫斗剧的雌竞战争在一个陌生人的评论区真实上演。
而这一切仅仅因为他发了个豪宅定位。
我对这位少爷的走红感到非常疑惑:一个豪宅定位能代表什么?现在网络虚拟定位的手段那么多,只要你想定位在火星都可以。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一个豪宅定位、一套看不见脸的耍帅动作、一张网传价值上亿的名画,共同构成了2023年炫富第一案。
有人的地方,炫富从未断过。
但这位传说中京城名少的爆火,总让我觉得现在连炫富也越来越没水平。
以前落马高官至少向全社会带货了某款可以直接生吃的火腿,甚至间接促进国内火腿产业的发展。
而这次的“少爷”仅仅靠网络复制黏贴的耍帅动作走红。
甚至还分出了“少爷一号”与“少爷二号”。
少爷一号低调点没接受采访,少爷二号不仅把网红请到了自己家,第二天就开始搞鸭脖带货。
少爷二号打破了网络对“富二代”的想象。事实上除了“真假难辨的富贵身份”,他是那么普通,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网红找来蹭热度的群演。
但这些质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账号定位,也在“万柳书院”。
爆火的万柳书院少爷一下让我想起了“过气网红”卡塔尔小王子。
也就才几周过去,卡塔尔的馄炖皮已经无人关心。
这个被世界杯一秒带火的年轻人,一下被传成了中东富国最有权势的王室成员。
即使后来被纠正只是当地普通青年,也有无数迷妹自发将他神化:
这能是普通人吗?这可是中国与卡塔尔交好的纽带。敢质疑卡塔尔小王子,弄不好可是要戴顶大帽子的。
这次的万柳书院少爷大概也火不过几周,但短短一个月内互联网已经开始了两波造富神话、并且门槛越来越低,而大众越来越嗨
至少十年前还不是这样的。
还记得当年《中国好声音》被黑出梗的“卖惨”环节吗?每个决赛选手的大杀器是在镜头前哭自己家境有多困难,为了坚持追梦过的有多惨。
卖惨卖多了当然惹人烦,可这也侧面说明当时社会风气是鼓励穷人向上的。
然后一句“宁在宝马车后哭,也不在自行车后笑”成了全民话题。当时社会舆论是批判的,可它能被广泛讨论,说明社会价值观在松动。
慢慢的追星也变成“追富”了。
以前当然也有富人当明星,但家里条件不是宣传重点。
后来变成了,某选秀男性放的风筝是LV的、某选秀女星一双袜子单价上千。
虽然他们最后被证明多为老赖之子、老赖之女。明星炫富的钱是从老百姓口袋掏出的血汗钱,但这又有什么要紧呢?
要紧的是靠近炫富明星能让她们变成精神有钱人、替老赖之子下场骂人能维护她们精神股东的虚假社会地位。
当然,某爽日薪208万的新闻爆出后,整个娱乐圈都变乖了。
大胆炫富可能一夜消失,小心炫富才能有长久进账。
于是炫富的任务落到了网红头上。
最近风头正劲的“前京城四少之母”张兰女士走的是“前清贵族”路线;
从香港转站大陆捞金的前影视大佬,向太,在正式直播带货割韭菜前也在用心经营自己上流贵妇人设。
一面墙装不下的包、比冰糖还大的鸽子蛋,遗憾金钱并不能买来品味的,而这恰恰是大众需要的。
“可以多介绍珠宝吗,我想看看一辈子都买不起的东西是什么样子;
就想看向太的豪、替向太开心的那种“;
既然要炫富,就要更土豪、最粗暴!
当然“卡塔尔小王子”和“万柳书院少爷”的爆红证明,现在炫富更简单了,已经不需要传统的金钱符号。
一块头巾、一个地址定位也能火,证明大众对财富的渴求,已经畸形到他们仅靠想象就足以造出一尊值得跪舔的神。
2014年姜文的《一步之遥》上映时抛出了个老钱与新钱的概念。
被财富沤出品味的叫老钱;
土大款叫新钱。
现在我倒有个新的理解,不管老钱新钱,赚的就是这帮跪舔财富人的钱。
自称祖上是贵族的张兰,卖的是几十块的酸辣粉;
所谓上流社会贵妇的向太,直播带货卖的是9.9。
她的鄙视甚至都写在脸上,但这也不妨碍刷屏的“锦鲤”,买空购物车可能是他们接近富人的唯一方式。
同样是割穷人韭菜,改革开放后捞到第一桶金的人是利用体制改革。大量人在沉默中被收割了。
后来富人割韭菜就变简单了,他们甚至不用动脑去想怎么从穷人口袋中骗出钱,只要晒出富贵生活就好了。
而现在就更方便了,在大众自发“造富”运动下,你是不是个富人也不重要了,因为大众需要你是。而你在扮演富人的过程中,可能倒真成个富人。
都说金钱是最好的除臭剂。或许这句话该换换:
有钱了,臭不臭还重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