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谈到这么一个现象,农民因教育致贫的情况比比皆是。
他认为中产阶级收入的提高,无形中提高了整体的教育成本。
而这种教育成本标准线的提高,往往超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这间接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有网友认为,温铁军教授的看法真是独辟蹊径,一针见血地说出现在为何会有“读书无用论”,重新在低阶层流行。
并非他们单纯的认知低,而是现实读书成本,和后续的回报率太不成比率。
有网友说道,自己邻居的小孩才读小学5年级。但是她的父母却在2年级的时候,就放弃让她走读书发展的路线。
她孩子一直是班里的学渣,老师也经常打电话规劝她的父母,多给孩子补补课。但是她的妈妈总是以读书无用的理由搪塞过去。
这个学校当初不仅需要6、7万的赞助费,后续一年也要两万多的学费。
不仅如此,这位妈妈经常把读书无用和不确定性作为理由,劝诫周围的人,不要太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并表示自己很后悔让孩子去读学费这么贵的学校。
问题是这位妈妈本身就是大学生,但由于工作太忙,经常性地放养小孩。
当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硕士和普通大学生为了生存,开始做低端工作的时候,就已经间接说明以往家庭教育投资的失败。
而且大学生毕业即是失业的社会现实,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态。
并非所有高学历者一毕业就能够获得良好的出路,只能说是比普通人有看上去更多的选择机会而已。
而这些看似更多的选择机会,其实也是相当内卷。
表面是学子们间的竞争,实则背后是长久以来原生家庭在经济、家庭氛围和培育手段间的比拼。
之前的浙大博士孟伟,读了八年博士仍然未毕业。面对生活的重担,不得不兼职外卖员。
这其中有他个人的认知问题和制度上的一些弊端。
但其实造成他这个境遇的,也同他的原生家庭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价值和行为影响不无关系。
而多数普通大学生想超越阶层,最好的途径就是考到体制内。而这个除了个人实力和运气之外,家庭的远见和支持也是相当重要的。
当每天为了那几两碎银,疲于奔命时,发展已经是一个“奢侈”的词汇了。鉴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少人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了。
而各种花样繁多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又直接把社会阶层的分割,提前带到了学校中来。能够实现逆袭的群体,也就是少数人,多数人最终会为他们的原生家庭买单。
或许底层老百姓能做的,就是告诉自己,穷有穷开心,富有富烦恼。
显然,如今寒门难出贵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只不过,这种情况到底能够维持多长时间,我们不得而知。或许老天爷自有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