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回复: 2

向上吧,进击的ZD-1!走进浙大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背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7-25 00:2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889
    发表于 2022-10-1 0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的生活

    已经离不开计算机

    你可知道

    它从“又大又笨重”的机器

    发展到今天小巧、智能的掌上设备

    经历了多少的曲折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今天,“我的学科有故事”系列视频之《进击的ZD-1》带你见证浙大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给你讲述这个奋起追逐,领跑未来的励志故事。“我的学科有故事”由校团委联合各学院打造,聚焦学校各大学科故事,从历史传承、文化涵育、奋斗创新等角度进行讲述,以求从小切口切入促进学科思政模式创新。该系列视频得到中科协学风建设资助计划的立项支持。

    从蹒跚学步到奋起追赶、领跑未来,我的学科有故事。今天,这个关于计算机的故事讲给你听。

    敢为人先,走在前列

    ——进击的ZD-1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庞大的电子管计算机第一次打开了人类通往信息时代的大门。彼时中国一穷二白,在计算机的起跑线上只能遥望项背。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终于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浙大人也紧随其后开始积极探索这一全新领域ZD-1就这样应运而生。ZD是浙大首字母的缩写,而“1”意味着计算机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1962年,由时任无线电系系主任的何志均牵头,协同周肇基教授组成了一个科研组,从零起步设计研究。当时计算机最先进的存储设备是磁鼓,但是国内却无法生产。何志均教授就争取到了时任浙大校长周荣鑫的大力支持,他通过自己的渠道,甚至用自己的外汇津贴,设法从苏联买到了磁鼓,其价格在当时听起来是个天文数字。

    经过四年多的日夜奋战,电子管计算机终于诞生,这也是浙江的第一台计算机。这台大家伙由几千个电子管组成,整一个房间就一台机器,用自带发电机作为电源,被安装在浙大之江校区七号楼。它的名字ZD-1象征浙大计算机迈出了从0到1的第一步,从此浙大开始追逐世界计算机领域的最前沿

    当时刚刚留校的青年教师叶澄清也是成员之一,他回忆道:“当时整个一个房间呢,就装了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当时在调试这台计算机的时候呢,都是要日日夜夜连着调试的。”

    集成电路的发明引发了电路设计革命,又是美国率先将该成果应用于计算机技术领域,让小型计算机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1979年,何志均教授一行赴国外考察,深感与国外之差距,在心中立下了奋起追赶的誓言。所有人节省团队伙食津贴,将当时最先进的CROMEMCO计算机带回了浙大,它当时的价值为8000美元

    张德馨教授回忆说,这台计算机是当时国内最像样的机器了,一直到八十年代的早期,才有微机来替代。期间这台漂洋过海来到浙大的宝贵机器,日夜运转,“停人不停机”。

    潘云鹤院士最初的研究成果也是在这台计算机上诞生的,回首学生时光,他不由感慨:“我是何志均教授1978年的第一届研究生,何先生当时就是以人工智能方向招的研究生,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当时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我们当时搞科研时用的都是何先生带回来的CROMEMCO微型计算机。”

    类脑计算是本世纪科学界的重大挑战之一。它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出一种拥有部分、甚至全部人脑特征的新型计算系统。2020年9月,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发布了一款包含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的类脑计算机。它使用了792枚由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支持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与小鼠大脑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成为目前世界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它可以实现多种智能任务,比如将类脑计算机作为智能中枢,实现抗洪抢险场景下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实现“意念打字”,对脑电信号进行实时解码等等。

    年ZD-1电子管上闪烁的灯光,今天已成为“城市大脑”大屏上纷繁的数据,成为乌镇跃动的互联网音符,成为触手可及的一个个智慧应用……它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尽头。ZD-1、CROMEMCO八位微机,是老一辈浙大计算机人从无到有的艰辛创业历程;而今,达尔文二代芯片加持下的类脑计算机,是新一代的计算机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奔向未来的昂扬姿态

    稳扎稳打,领跑未来

    ——打造世界一流学科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78年,始终秉承“人为本,和为贵,变则通”的文化理念,坚持以培养求是创新、与时俱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计算机人才为使命,培养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陈左宁、陈纯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下设5个系、4个研究所、2个中心,拥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学科建设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设计学4个国家一级学科以及与一级学科体量相当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双双获评国家“A+”学科并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

    近四年来,学院科研成果卓著。新增科技三重项目33项,其中千万级以上科技三重项目10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联合项目16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优质科研成果涌现,四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浙江科技大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项。

    学院教学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2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项,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2项、“第二类特色专业”4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我眼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授陈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新兴前沿学科,有着足以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的活力,这也是吸引我选择计算机的主要原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所不在的“创新性”。

    早几年我们都无法想象会有智能手机、平板、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等便利我们生活产品和技术出现;我也无法想象我们的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计算机、自己组建团队开发网络 APP。创新带来的活力令我们的学习、研究项目丰富多彩: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终端、虚拟现实、互联网技术等都渗透于我们的课程中;ACM 程序设计大赛、超级计算( SC )大会、嵌入式大赛、信息安全大赛等都是课外最吸引同学们的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予了我们尽可能多的创新机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2010级本科生谢至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十分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课程作业往往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且需要团队共同完成。依靠全面和严格的课程体系优势,以及“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因此,这个专业的就业起步较高,进步空间大。而我也坚信,这四年,不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将会是我以后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文案整合: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傅航颖

    视频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史玉桐

    责任编辑:周亦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前天 12:15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前天 12:16
    回复

    使用道具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921439866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致力打造互联网创业第一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选泓嘉网络创业,值得信赖! 泓嘉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泓嘉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6396号-1

    QQ|免责声明|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泓嘉网创 ( 豫ICP备2022016396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0-30 11:28 , Processed in 0.103871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