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央视记者来到河南驻马店,采访李一航。
李一航是个80后,那会儿的他,已经30岁,这么年轻的他,身上还有着一个称号:深圳宝安的废品大王。
出现在镜头中的李一航,有点憨傻憨傻,外表造型跟《天下无贼》的王宝强很相似,在现场,李一航还背出了王宝强的经典台词:
嗨,你们谁是贼呀,站出来让俺老乡看看。
嗨,你们谁是贼呀,站出来让俺老乡看看。
李一航的人生,跟《天下无贼》的王宝强,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但他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在外谋生,只为了碎银几两,不让父母再饱受贫寒。
但是,在10年前,李一航已经拿到了郑州商学院的通知书,他没有选择去上大学,反而南下深圳,去捡破烂。
李一航,他是怎么想的?
一、
1984年,李一航出生在驻马店新蔡县赵楼村,他的到来,给李家带来了一丝欢快,同时也让这个家庭布上阴霾。
那会儿,赵楼村普通都很穷,想要谋生,就得出去打工。
不过,李一航的母亲在产后不久,就瘫痪了,没有办法行动,也没有劳动能力,使这个贫寒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但在父母的心中,他们把所有的期盼全都灌注在李一航的身上,那是一种望子成龙的美好未来。
在李家父母的安排下,李一航在老家学习、读书,他们就到深圳去“捡钱”,李父卖甘蔗,李母沿街乞讨。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孩子供到大学,让李一航有个美好的未来。
父母走了,李一航守着家,他们家,是全村唯一没有通电的住户,李一航晚上学习,还得摸着黑开手电筒。
李一航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父母在深圳为了他的学费努力,2003年高考结束后,李一航的堂叔给他带来了一包钱,那是父母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
当李一航拆开一看,却傻眼了,这包钱装的不是百元大钞,而是5毛、2毛、1毛,还有5分,大部分以5毛钱为主,连1块的面额都很少。
看着这包钱,李一航陷入了沉默,这笔钱估计是父母花了很多年才攒下的,但是李一航仔仔细细数了一遍,只有465块。
另一边,郑州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到了,李一航的班主任知道他家的情况,所以在前去报道之前,他找了李一航谈话,内容是这个大学必须去上,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
一边是前程,另一边是在深圳讨生活的父母。
最终李一航做出了选择,不去上大学。
在父母的心中,李一航是他们的骄傲,但是在这个贫寒的家,李一航自认为应该在初中就出来打工了,让父母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做出这个选择后,他听村里的人说,深圳遍地是黄金,到处都在捡钱。
所以,他拿着465块,其中302块还给了同学,那时在上学时借来生活的,剩下的163块,他买了南下深圳的车票160块。
也就是说,当李一航到深圳时,他的身上只有3块钱。
二、
生活的不容易,李一航早就把酸甜苦辣尝了一个遍。
这个甜,是他在深圳吃的第一顿饭。
当他深圳后,找到了一家河南口音的面馆,李一航走进去,看着菜谱,要了最便宜的一碗面,5块钱。
他吃完饭后,面馆老板见他的脚边放着一个布袋,很明显是刚从家乡出来讨生活的。
面馆老板看出来李一航没有钱结账,就上前去问:“你是不是刚出来的?没有钱吃饭。”
李一航点点头,想着到后厨刷盘子还饭钱,但是面馆老板却说:“你走吧,这顿饭不要钱。”
李一航听到这句话,总不能吃白食,所以就待在店里给老板帮忙,收拾碗筷,但是面馆老板执意要他走,李一航就把身上的三块钱,压在的面碗底下,离开了。
吃完了第一顿饭,李一航准备去“捡钱”,可深圳哪里有白花花的银子等着他去捡?找工作才是第一件大事。
李一航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天桥给人修手表,换一日三餐足够,却没有多余的钱,找个小屋遮风避雨。
所以,李一航只能在天桥底下睡觉。那会儿的深圳,遍地有凉席,虽然不能弯腰捡钱,却能在大路边捡到衣服、被褥,至于那轰隆隆的汽车声,李一航说:“听习惯了,晚上也能睡得香。”
修手表是份工作,但李一航很快就离开了这个行业,因为在天桥摆摊要收取管理费,20多块,李一航拿不出来,只好另谋生路。
更让李一航扎心的是,他在深圳看到了自己的父母,父亲在路边削甘蔗,周围还有小商小贩在卖菠萝,而母亲则在路边乞讨。
看到此情此景,李一航的内心稍微有点崩溃,他没敢上前跟父母相认,整整一天没有吃饭,出人头地在他的心中扎了根,再也难以抹平。
无技伴身的李一航,从这之后开始去捡破烂,就算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李一航也没有畏惧,有一天,他捡到了一个手机,拿到维修铺去卖,对方开价300块,李一航在才意识到,电子行业是真挣钱。
男怕入错行,李一航在2004年,就找到了能发家致富的行业。
从卖出那部手机之后,李一航开始专注收购的电子废品,还在深圳积累下了不少人脉,哪儿有电子废品回收,哪儿有出售点,他门儿清楚。
2004年,他租了一间小房,接父母来住,一家三口这才真正团聚。
而李一航的事业,却是在2006年才真正起飞。
三、
李一航从事电子废品回收已经两年,为了照顾父母,他是每日每夜地干活吆喝,而他,也曾在一天搬过6吨的货。
他还在深圳宝安、华强北积累下了人脉,并且还记住了一个叫做潘云贵的老板,因为潘云贵曾对他说过,以后有缺钱的地方,给他打电话,他来投资。
2006年7月,李一航确实找到一个急需用钱投资的地方,某个电子厂家倒闭了,急需处理一批手机物料,约了几个破烂王来谈价格,李一航没有本金,只能在办公室外听个声响。
对方把价格一降再降,直到90万,也没有人敢答应。
而李一航去仓库看了这批货,发现是待料不是废品,待料就是库存没用的,却是全新的,完全可以使用,只要找到对应的厂家愿意接盘,李一航就可以从中当个中间商,赚差价。
所以,李一航闯进了会议室,大喊:“90万,我们老板收了。”
那会儿的李一航,连9万都没有见过,哪里搞来90万?看着李一航那副憨傻憨傻的模样,没有人愿意相信他。
而李一航说:“我这就给我老板打电话。”
那位老板,正是潘云贵,他跟李一航只有一面之缘,就是李一航上门收电子废品时。李一航记住了这个能给他带来投资资金的贵人,在现场,拨打了潘云贵的电话。
潘云贵也没有想到,当时的一句话,能让李一航记那么久,正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可每当李一航打过去,潘云贵总把电话掐断,以为是哪个骗子,这让开着免提的李一航一阵尴尬。
最终,李一航使出了杀手锏,他给潘云贵立下军令状,若是这批货不赚钱,砸到手里了,自己就一辈子给潘云贵干活,不要工资。
两人白纸黑字签下合同后,潘云贵这才愿意相信李一航,拿出了90万,收下了这批货。
而李一航也为这批物料找下家,不到三天的时间,他跑遍了深圳的电子厂,成功把货甩手出去,成交价格为130万。
三天时间,李一航就净赚40万!但最终的受益人却是潘云贵,潘云贵事后也给了李一航10万块,作为补偿。
有了这笔钱,李一航的母亲想让他回老家,结婚生子。可李一航不愿意,留在深圳他才大有可为,不是功成名就地回到老家,那会给父母丢人。
所以,李一航拒绝了潘云贵的10万块,而是请求他帮忙,成立一家公司,属于李一航的公司。
潘云贵帮李一航帮了这件事后,还给了李一航5000块,那一天,李一航找了一个房间,把钱往床上撒。
虽然有暴发户的举动,但李一航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双亲的生活,过得好一点。
四、
在李一航创业不久后,父母相继离去,没有跟着李一航享受到幸福时光。
而李一航在这个行业沉淀下来,对任何机器拆卸都熟悉,就把一些金属拆卸下来,分门别类,再拿去回收。
2013年,李一航的团队已经发展起来,与此同时,有一批报销的手机,等着李一航去接收。
这个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有些废品王,喜欢把报销机,翻新一下,当做全新的手机拿去卖,这给整个市场带来的影响很不好。
不过李一航却不做这样的生意,在谈合作期间,李一航义正严词地保证,收到废旧手机后,一定会砸烂,所以,李一航把砸手机视频拍摄下来,传给了厂家。
这么一来,李一航的口碑就在业内打响,很多合作都是冲着他的为人来的。
2014年,在口碑与实力的帮助下,李一航年赚400万。
这一年,李一航也给自己买了一辆小汽车,奥迪。可惜的是,当李一航功成名就的时候,他的双亲已不在,而他本人,也将近10年没有回到河南老家。
2015年,央视记者采访李一航,双方约在了驻马店见面,李一航也顺便回了趟家。
早已无人问津的院子,长满的杂草,听说李一航要回来,村里的人也帮他家安上了电。
从邻居街坊的口中,李一航小时候确实过得苦,但没有办法,全村都苦,家家都难,如今李一航能在深圳闯下一番天地,这份精神难能可贵。
人生在于折腾,但李一航却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为了孝心不上大学,不顾面子去捡破烂。
寒门是否再难出贵子?但有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活下来,才有逆风翻盘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