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故乡”一词所指的,是身体和灵魂的归宿所在的话,那么成都市西北角的郫县(现名郫都区)必然是我的一个故乡。我曾在这里的一所独立学院读书四年,从2011到2015年,这四年的驻留给我的心灵打上了长期的“烙印”。无论我行迹到哪里,“烙印”都显得那么深刻,那么长久。故乡的影响是刻在骨子里的,确凿无疑。
为了表达对故乡的希冀,为了自我的慰藉,我决定记录下我所观察和经历的一些郫县当下的情况。对故乡日日夜夜所发生的投以关注,是一种“游子”最基本最自然的情感和行动。其中,对故乡的情感中最基本的底色,当然是希望它越来越好,经济蓬勃兴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活在此的无论哪个群体的“乡亲”都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私人情感也使我暗地里希望,这里一切照旧,这样它就一直具备了供我怀恋的条件,只等我归来踏足。无论是哪种期盼,都能证明,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情感,是挥之不去的。
郫县在哪里
四川在祖国的西南,成都在四川的中部,郫县在成都的西北。
虽然郫县属于“光辉灿烂”的成都,但长期以来的知名度和存在感都不高。其实,郫县发展红火兴旺、势头强劲。2020年GDP超过650亿元,人口超139万,已经接近一些地级市的GDP(如四川的攀枝花市,2020年GOD1000亿,人口121万)。
四川省内的人知道郫县,是源于“郫县豆瓣”,一种有“川菜之魂”美誉的调味料,省外的人对郫县就更加陌生了。郫县有4A景区5个,古迹多处。汉朝文学家扬雄、歌唱家廖昌永其实都是郫县人。
走在郫都区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田间地头,以及机器轰鸣的工业港,青春萌动的校园时,人不会想到郫县曾是宏伟、庄重、严肃的政治中心。可叹!多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今低调平凡的郫县,还曾在2000多年前是古蜀国的都城。如今郫县郊外的望丛祠,就是为纪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继任人丛帝而修建的祀祠。那时候郫县还叫“郫邑”,直至秦灭古蜀国后筑城建县,改称郫县。
从郫都区政府到成都的中心天府广场近30公里,过去郫县是成都的一个重要郊县,2016年郫县撤县设区改名郫都区,被纳入成都的主城区管理。二三十公里的距离并不长,这意味着只要通道畅通,两地之间的连接其实非常紧密,成都的发展扩张也必然将促进两地融合。上大学时曾听老师讲授经济时介绍,在困难年代郫县某处存在类似于“黑市”的地方,成都的城里人拿着家中值钱的细软前往郫县,秘密与当地的农民换购维持生活的蛋肉蔬菜。
郫县东靠成都金牛区,南邻青羊区、温江区,西连都江堰市,北接新都区。从成都出发经郫县、再经都江堰往西北行进,就能过高耸入云的龙门山脉进入地理、生态、人文都和成都平原迥异的川西地区。都江堰市为成都的县级市,原名“灌县”,为促进旅游经济而更名。
郫县东南部和成都市相连接处为成都高新西区,网上对这个特殊地区的性质莫衷一是。最流行的看法——高新西区行政管理属于郫都区管辖,经济和社会管理权属于成都市高新区,相应的税收归于后者——引发了网友对个中深意的众说纷纭。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