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李时珍说:“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这不是一般精通术数的人才拥有的能力嘛,咋和中医治病还有牵连呢?小编还听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是《黄帝内经》对学中医的人的基本要求,这是真的吗?
有人说中医师会看“风水”,这并非没有道理。因为“风水学”的本源就是人类在与自然作斗争中不断探索的经验总结。不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风水”,中国“风水学”的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与中医学的联系,中医也讲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本是同根之物,自有其相通之处。它们同样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道理,而且还指导我们能动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所以,古人说“医者易也”。遗憾的是,现在“科学”的喧嚣似乎让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风水”与迷信等同起来,而不愿倾听这份自然之声了。现在许多中医师虽然也在大讲阴阳五行、天地人和,却已然是虚有其表了,甚至连五运六气也知之甚少了。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和自然是相适应的,这就叫“身心合一” “天人合一”。所以,《黄帝内经》对学中医的人有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
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生活在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人。人身最宝贵的是“精、气、神”。“神”是生命,“精”是人体形成的原始物质,有精才能生神,所以把生命活动能力叫做精神。大家想想,面对一个患者,其家人和朋友最关心的是什么?当然是他今天的精神好不好,如果精神不错,说明身体状况比较好。而“气”是生命的动力,有气才能有色,我们通常说“气色”就是指健康状态的外在表现;有气才能有神,所以把生命活动能力旺盛称为“有神气”,精充气足才能神旺。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场上展示一些中医诊疗仪器,包括色诊仪、脉诊仪等,我看了以后对他们说:“离中医越来越远了!”有人不解,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通过现代的电子成像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判断一个人的面色是黑是白并不困难。但是,张飞的脸是黑的,关羽的脸是红的,刘备的脸是白的,你说谁的身体好?谁的身体不好?”周围的人都笑起来。所以,望色的关键是“泽”而不是“色”,《内经》说:“有气不患无色”。再比如脉诊仪,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要为各种脉象画一个图,然后检测各种脉图的频率、周期、波峰、波谷、主波夹角等并不困难,但是脉象最重要的“胃、神、根”该如何体现?如果诊脉不诊“胃、神、根”,那还有多大意义?中医学中所说的“色贵有神”“舌贵有神”“脉贵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再有就是形体,形体固然重要,但必须“形与神俱”才能称之为人,这就是人体和尸体的区别。所以,人体生病以后,医生如果忽略了“人”,而仅仅盯着疾病或疾病的某个器官或某个细胞,那么这本身就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相背离。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西医学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引领着医学向纵深发展,然而,在医学模式上仍然坚持静态的、钟表般机械的观念,其出发点依然立足于“病”而不是“人”,简单地说,所关心的是“生什么病”而不是“谁生病”。由于忽略了人作为生物体之外的社会属性以及人与自然的联系,其局限性便日益突显出来。在医疗实践中,有许多问题是很难从生物学指标上寻找答案的。例如,有的病人长期失眠,但经过一系列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医生只能无奈地告诉他没什么“问题”,明摆着病人最大的问题竟成了医生口中的没问题,试问这时候医学发展的意义是不是太微不足道了?再看看有些人冬天到北方就流鼻血,回到南方就好了,你能检查出是什么问题吗?这些都是机体功能失调或机体与自然不相适应的结果。由于人不是机器,所以注定了医生们不能像修理机器一样在修理我们的身体。于是,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医学模式的问题,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等,尽管我们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模式”,但是越往下走,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现代医学不断完善的模式不过是逐步回归到几千年以前就已然存在的中医整体观念的正道上。
我们不妨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面相学”通过观察面相来判断人的运程。这里面可能有一些臆想或迷信的成分,是需要批判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面相学是望诊在社会学的应用。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个人五官和谐、天庭饱满、面色红润、表情自然,是健康的标志,说明他气血旺盛,这样的人,必然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工作效率高,容易取得成绩。反之,如果印堂发黑、面色晦暗、满面倦容,说明他精气亏虚、体力不足,必然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再比如,一个女孩,牙齿长得不好看,可能影响她的自信心,不敢在人前开口,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就可能因此失去一些机会。但当她采取一些措施,牙齿矫正之后,就可能带给她自信,此时心情愉快,自然是事半功倍。可见,身体的健康会影响事业,事业成败又直接影响健康,这些都是望诊的重要内容,并非糟粕,作为中医师不能不知。
好书介绍
《身在中医——走进中医的世界》
本书围绕什么是中医,从十个方面,即医即仁术、医者易也、用药如兵、司外揣内、殊途同归、曲尽其妙、水到渠成、返璞归真、柳暗花明、继往开来,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医的知识。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身在中医----走进中医的世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灿东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