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是汉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刘邦的第二个儿子,西汉皇帝的谥号都用一个“孝”字做前缀,他的谥号是“孝惠帝”。
刘盈剧照
刘盈一共做了七年皇帝(前195~前188年在位),去世时只有23岁。纵观刘盈的皇帝生涯,他的存在感极差,以致于差不多被后人遗忘。
刘盈共有六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先后被立为皇帝,但历史没有承认他们的地位,于是汉文帝刘恒直接就成了汉朝的第三位皇帝。那么,皇位是怎么传到刘恒手里的,刘盈的儿子们又去了哪里呢?
一、孝惠帝刘盈其人
刘盈是刘邦的次子,共兄弟八人,由于出生晚的缘故,他们都没有得到上战场的机会。前209年,刘邦沛县起兵的时候,刘盈才两岁,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刘肥不过13岁。前205年,彭城之战后,刘盈被接到关中,立为了王太子。刘盈的母亲吕雉是正妻,所以他有嫡子身份,自然就是嗣子的不二人选。
少年刘盈剧照左三
就当时而言,刘邦的其他六个儿子还没有出世,所以也不存在有人和刘盈争夺嗣位的问题。前202年,刘邦称帝,册封吕雉为皇后,立刘盈为皇太子。这时的刘邦才新添了两个儿子,一个是三子刘如意,后被封赵王,另一个是四子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按当时的情况看,刘盈是个幸运儿,没有经受战争之苦,却直接享受父亲创下的劳动成果。但是从做为大汉接班人的角度出发,刘盈有一个明显的性格弱点,用刘邦的话说就是窝囊,唯唯诺诺,不适合做继承人,当然在朝臣们的嘴里就是“仁惠”,做个守成之君完全合格。
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再后来,刘邦差点将刘盈废掉,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而刘盈之所以能保住太子之位,一是由于大臣们对他的极力拥待,二是由于母亲吕后向父亲刘邦强烈抗争的结果。而在整个“易储风波”的过程中,刘盈没有丝毫的话语权,完全如一件物品,被大人们推来攘去。
在古代,十五六岁足可成家立业,而历史上也有“甘罗12岁为相,出使列国”一说,而刘盈却没有表现出该有的聪慧强干,所以也决定了他命运的根源。元前195年,刘盈继承皇位,朝政大权直接落入母亲吕后的手中。
二、吕后的时代
刘邦去世后,继位的是刘盈,而主政的人却是吕后。“知子莫若母”,刘盈性格仁懦,吕后为人强势,所以由她接管权力,意料之中。另外就汉朝刚建立,形势波诡云谲,格局错综复杂,也不得不使她走上前台来主持局面。
吕后的手段就是抬高吕姓族人的地位,给他们封王赐爵,让他们执掌军权。这样一来,首先是军功集团不敢有不臣之心,同时还能压制刘姓诸侯力量的过快增长,所以,最终汉朝在吕后的手里维持了一个推进有序的发展态势。
吕后剧照
对于刘盈来说,既然凡事都被母亲大包大揽,他整天也就无所事事,除了喝酒,便是泡妞儿。再加上丞相曹参也是一酒灌子,每天喝得昏天黑地,他还提醒刘盈说,高祖与萧丞相已经给咱俩铺好路了,咱们顺着走就行了,无需再折腾什么了(萧规曹随)。结果,刘盈纵酒嗜色,二十三岁就挂了。
当然,刘盈的英年早逝也与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有关,在母亲的光环与威严之下,他显得无足轻重,手足无措。因此,他的心情也不见好到那里去,以致于消沉避世,郁郁寡欢,最终于酒色中沉沦。有道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刘盈都这副德行了,他的儿子也就注定了悲催。
刘盈那些悲催的儿子
刘盈的正妻是外甥张嫣,也就是他同胞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这门亲事是母亲刻意安排的,并非刘盈自愿,目的是“亲上加亲”。与外甥女“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闹剧与羞辱,刘盈再嗜色也不能“六亲不认”呀!但是他不敢违抗母亲的意愿,所以只能做私下的抗争。最终的结果是,美人宫女们给刘盈生了六个孩子,而皇后张嫣那一亩三分地颗粒无收。
由于张嫣无子,所以刘盈去世后,一宫女生的儿子就过继成了她的儿子,并且被吕后立为皇帝。当时这个孩子大概五六岁光景,史称前少帝,她的母亲也随之被吕后杀掉。既然父亲刘盈曾经都没存在感可言,所以前少帝不过是一个招牌罢了。于是,吕后干脆称制,只差一个皇帝的名号。
四年之后,前少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于是痛恨起了吕后,并且咬牙切齿地说,长大成人一定要为生母报仇。吕后知道后,那能留一个“祸患”给自己,于是便把前少帝囚禁,然后活活饿死。前少帝死后,吕后又把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立为皇帝,史称后少帝,当时是前184年,距吕后去世已剩下四年时间。
刘弘与前少帝是相同的遭遇,自己被立为皇帝后,母亲同样被杀,但他没有重蹈前少帝的覆辙,所以他活过了吕后。但是吕后的死,也预示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因为大汉要“变天”了,诸吕即将被斩杀殆尽,他做为吕后的孙子也只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了。
刘盈一共六个儿子,分别是刘恭(前少帝)、刘疆、刘不疑、刘弘、刘朝、刘武,前三个早逝,后三个在吕后去世后被杀。他们生前都被封王封侯,得到了象征性的名誉及地位,但最终却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其根源还是刘盈造成的。如果刘盈健康长寿,必然会等到吕后交权的那天,到时军功集团也没有了“政变”的由头,也不会出现皇权交替的波折,将来他的儿子也能顺利接班儿。
三、为什么皇位会传到刘恒手里
纵观历史,其实吕后去世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契机,对于外戚集团(吕后族人)来说,他们可以继续拥立少帝,守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对于军功集团来说,他们可以打倒外戚集团,重新选立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对于刘姓诸侯来说,他们可以趁机向朝廷发难,取少帝而代之。
如果我们梳理一下关系,其实军功集团与刘姓诸侯的利益诉求有许多重合的地方,这就是二者最终能联手对付外戚集团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吕后去世后,汉朝的局势是这样发展的:
首先是吕家女告诉丈夫朱虚侯刘章(刘肥之子)说,吕禄、吕产有篡夺汉室江山的图谋,于是刘章给哥哥齐王刘襄送信,让刘襄举兵杀入京城,诛杀诸吕,然后称帝。刘章则做内应。
接下来,吕产派灌婴率领五万人马迎击刘襄。但是身为军功集团的灌婴到达荥阳后按兵不动,并且联络刘襄说,等吕禄、吕产篡位行动时,他们一起杀回京城,尽诛诸吕。
其次,以陈平、周勃、曹窋等为首的军功集团开始谋划夺取吕禄、吕产的南北军军权,然后用军事力量清除外戚集团。
吕禄剧照
最终的结果是,军功集团掌握了南北军,吕后族人被诛杀殆尽,而陈兵于齐国边境的刘襄也没有了用武之地,悻悻而归,一切尘埃落定。显然,在诛吕行动中,军功集团最先抢占了主动权,所以在接下来选立皇帝的问题上也有了发言权与决定权。
那么立谁为帝呢?陈平周勃等人与宗室琅琊王刘泽最终拟出三位人选,一是齐王刘襄,因为他是刘邦的长孙,而且起兵积极;二是淮南王刘长,他是刘邦的七子;三是代王刘恒,刘邦的四子。最终,他们选择了代王刘恒。理由是,一、刘邦其他六子去世,刘恒成了帝长子,二、为人宽厚仁慈。
刘恒剧照
实际情况果真非如此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刘襄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他太强势,如果即位,军功集团的利益就有可能被动缩水。而淮南王刘长从小被吕后抚养长大,有“亲吕”的可能,况且性格有些暴戾,也不具备当皇帝的素养。刘恒则是一个做事低调的人,以致于在别人看来到了默默无闻,与世无争的程度。如果军功集团要现实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会选谁做皇帝呢?答案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