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追求效率和规模的时候,来自内蒙古的马志勇却选择了一条回归自然、看上去很缓慢的方式扎根成都的乡村,种菜、喂鸡。别人家的鸡可能一两个月就能长到2公斤,而马志勇家的鸡则需要一两年才能长到3斤。
但马志勇并不着急。“我想做的农业是符合大自然规律的,不会刻意追求速度和产量,首先保证安全和品质。”同时马志勇表示,希望以后大家听到农民这两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一种职业,像老师、医生等一样。
马志勇
蓉漂15年,半个成都人
风景气候让他感觉很舒服
“成都不排外,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家人’的感觉。”马志勇谈起2008年硕士毕业选择留成都的原因,另外,成都周边的很多风景和气候也让马志勇感觉很舒服,“现在有时候回包头,因为空气比较干燥,会犯鼻炎”,而隔段时间就要吃回辣,也成了他的日常。
今年已经是马志勇拿起锄头当农民的第五个年头了。1980年出生的马志勇来自内蒙古,2008年从农大硕士毕业后,进了一家兽药国企。从事了一年左右研发工作后,马志勇被调到了市场部。
从此,马志勇的大部分时间都辗转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基本每周都要出差”。
其实这不是马志勇第一次走进农村,大学本科毕业后,马志勇进入了一家奶牛养殖场。“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我都进过。”马志勇说,正是这些深入农村一线的经历,让他看见了传统养殖业转中一些不规范的地方:部分养殖场更看重的是生产效率,而非产品的质量。
马志勇表示,他可以理解很多农户的心情,毕竟卖掉一头猪或者一片果林,可能就是很多农户一笔重要的家庭收入。所以他们很容易会陷入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的恶性循环。
到农场体验的人
“一个人肯定坚持不下来”
辞职当农民 父母反对老婆支持
“感觉之前做的都不是一辈子的事业,另外我也非常看好生态产业。”马志勇说,自己辞职开办家庭农场,父母非常反对,“他们对农民印象还是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辞职前的马志勇,已经成为了颇具规模的兽药经销商,经过前几年的打拼,客户渠道都已稳定,很多时候,他的工作就是打几个电话。
2013年7月份,马志勇在金堂县栖贤乡梨花沟村流转了150亩土地开办了家庭农场,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朴田农场”。除了在这个行业多年的积累,开农场前,马志勇还到北京去学习了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模。“朴田农场”名字是马志勇的老婆取的,取“质朴田园”的本意,旨在生产健康的农产品。
“没有媳妇的支持,我一个人肯定也坚持不下来。”谈起创业初期,马志勇连说了连三遍“太辛苦了”。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回家,锄地、除草、浇水、施肥、喂鸡,“刚开始肯定要自己动手才行”。因为农场地处丘陵地带,以山地和林地为主,所以无法使用大型机械。马志勇笑着说,感觉每天都在爬山。
2014年3月份,马志勇进了第一批小鸡仔,开始了育雏工作。“晚上随时都要盯着,温度湿度不对马上就要调整,一晚上睡不了几个小时。”马志勇介绍说,育雏刚开始的温度需要达到38摄氏度,然后每隔几天降一点,冬天30天左右,夏天会短几天,等鸡仔“脱温”就好了。“真的就像带孩子一样”。
5年积累上千客户
“发展不算快,但很踏实”
马志勇介绍说,在标准化养殖的养鸡场,一栋500平方米的鸡舍,大概能养1万只鸡,一天大概能产9000枚鸡蛋。别人家的鸡可能一两个月就能长到两公斤,而马志勇家的鸡则需要一两年才能长到3斤。
而在“朴田农场”,4000只鸡的活动范围有50亩,大约3万多平方米。“饿了就回鸡舍吃饭,吃饱了就去林子里散散步,真的是非常幸福的鸡。”
马志勇的农场实行的是种养结合的有机循环农业,以山地林下散养土鸡为主。通过收集鸡粪经过有益菌发酵制作有机微生物肥,用于种植玉米、红薯、玫瑰、梨树和各种蔬菜。同时收获的果蔬又为放养鸡提供饲料。整个农场不产生废弃物,充分考虑动物福利和自由,对土壤环境还具有修复作用。
马志勇的农场一天可提供1000枚鸡蛋,产量并不算太高,去年8、9月份开始,想要购买需要提前预约排队。“我想做的农业是符合大自然规律的,具有可持续性,对环境友好,虽然可能会慢一点,但很踏实靠谱。”马志勇介绍说,从2013年到现在,进过五年的发展,目前农场有固定会员家庭1000多个,合作生鲜平台18家,合作农场20家,年收入到100余万元。
“5年发展1000多个会员,其实并不快。”马志勇说,基本都是靠口碑传播,来过的人发朋友圈、回去后介绍给身边的人。今年农场还联合成都周边的生态农场,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开设了农场体验店,把产品窗口放到城市以吸引更多的线上流量,让更多的消费者更了解农场以及运营模式。
“小朋友特别喜欢来农场体验。”马志勇表示,农场的循环环保模式也吸引了庭和学校前来体验消费,朴田农场的人气也在逐步提升,农场开始搭建接待设施,向第三产业靠拢。“现在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五谷不分的情况”,只有了解粮食如何而来,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去珍惜,而不是生硬的灌输理念。农业文化的缺失也是我们需要补上的一课。
马志勇表示,今年申请了有机认证,未来农场会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并加强与各类有机渠道的对接。相对于规模化养殖来说,马志勇的(朴田)农场生产效率并不高,更像是个性化定制农业。但马志勇并不着急,农业也需要多元化,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马志勇表示,希望以后大家听到农民这两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一种职业,像老师、医生等一样。
成都商报记者 林聪
编辑 潘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