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一直被认为是人们精神的最高造物,激昂的音乐能令人兴奋澎湃,悲怆的音乐会让人声泪俱下。但你能想到吗?音乐最早的功能竟然是治病!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甲骨文的“药”与“乐”是同一个字。后来,随着植物介入,配合音乐治疗疾病,人们就给音乐的“乐”加了草字头,变成了“药”。
《黄帝内经》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相应也”;清代名医吴师机著《理论骈文》中主张:“看花解闷,听曲解忧,有胜于服药者矣。”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五脏六腑影响着经脉的运转,而五脏六腑的变化又是心所控制的,因此心是经脉运转的根本,是生命循环的根本。所以人有一个良好心态极其重要。因而从古老的音乐治病,就是用音乐美的意境让人得到良好心态。
更为实质性的说法,是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音疗疾”的理论,将“宫、商、角、征、羽”五音对应到五行和人的脾、肺、肝、心、肾五个脏器。宫音能够治疗纳差腹胀、体倦乏力、欲歌善唱等症;商音能够治疗哭泣悲恸、气促咳嗽、胸闷不舒等症;角音能够治疗肝火旺、肝阴亏虚、头昏目眩等症;徵音能够治疗喜怒无常、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等症;羽音能够治疗呻吟、腰酸腿软、耳鸣等症。
音乐高低婉转、强弱交替,深入人心,以感染、调理人的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与药物治疗一样,用音乐对人体进行调治。所以,中国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师,不纯为娱乐,更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现代科学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声音是一种震动,而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也在运动着,如脑波的波动、心脏脉搏的跳动、肠胃的蠕动等。当音乐的震动频率和脏腑的震动频率谐和而产生共鸣时,就会对人体产生正面影响。五音就是通过音乐波动的节奏和频率,来调节人体内在的平衡。
音乐可以治病,这一认知不仅在中华大地,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精通音乐的阿波罗能够医治疾病,说明远古时期的西方文明,也认为音乐与治疗之间存在着微妙联系。
音乐为什么有这样的魔力?
人的五官中最先“开窍”的是耳朵,对声音的接受始于母腹中,婴儿可以听到母亲的心跳声、呼吸声和讲话声。而在近年来的许多实验也证明,音乐对很多疾病效果明显。最为常见的,现在人们对婴儿进行的“胎教”,其中就包括让孕妇听音乐,也是用音乐在为孕妇和婴儿进行疗愈。
人们也做过一些实验,用以佐证音乐治疗理念。比如让高血压病人听抒情的小提琴乐曲20分钟,可使血压降低10~20毫米汞柱;让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患者听音乐,他们的病情也能得到有效缓解。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音乐的好处更多:听音乐或唱歌能降低体内皮质醇的水平,从而提升免疫力;同时激活左右大脑,增强记忆力;降低肌张力并改善身体的运动协调能力……
良药皆苦口,如果说世界上有哪种药让人健康快乐、令人放松、乐此不疲的,大概也只有音乐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