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3|回复: 0

中医驻颜术略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7-25 00:2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889
    发表于 2022-9-2 14: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驻颜术指的是一系列保持颜面肌肤光洁润泽的方法,主要是运用术养、药养及食养等手段,以求青春永驻,容光焕发,延缓衰老,甚至返老童颜。

    驻颜术的目标不仅是健美和养生,还是一种高境界的、精神文明的文化活动,通过习惯性的养颜操作和美容化妆,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振奋人的精神。

    驻颜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在与环境相互激荡之下蕴发智慧的结晶。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的天性,正如俗话所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类早在部落的时代,就很重视仪表姿容。一般认为,中国妇女化妆的习惯在夏商时代即已经兴起。

    铅粉是古代妇女化妆的基本材料,晋代崔豹的《古今注》指出,三代以铅为粉。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生活用具中,除了铜镜、梳子等物以外,还发现了一套研磨朱砂使用的玉石碾、杵以及调色盘似的物品,上面都黏著朱砂,足以证明中国妇女化妆在商代已经达到工艺生产的程度了。

    商周时期,化妆为宫廷妇女的习惯,到春秋战国之际,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开来,春秋以后,导引和按摩之术大行于世。

    导引又称道引,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谓,以其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和自我按摩,配合有节奏的呼吸,以宣动营卫之功养身健体。

    在1974年长沙马王堆挖掘的汉墓中,出土了战国时代的《导引图》,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导引图。导引最早用于医疗,见于《内经》中《素问·奇病论》和《灵枢·官能》,以后在全身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浴面、慰目、转睛、叩击鼓漱和击探天鼓等锻炼五官、养护面容的功法。

    按摩在《内经》一书中见于《灵枢·九针论》,系用于治疗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等累及形体的疾患。《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十卷本的《按摩》专著。魏晋南北朝以后,按摩术逐渐用于养生和美容。

    在陶弘景的《真诰·大洞真经精景按摩篇》中,就具体讲述了面目按摩的手法。目前,按摩驻颜最常用的有干浴面、干浴眼睑和干梳头等方法。

    干浴面是以两手掌相搓至热,然后磨擦面部。干浴眼睑是两手掌相搓至热后,分别以食指和中指由眼间鼻梁正中处,向左右分开,抹上、下眼皮各20次。

    干浴面可以改善面部血流运行,减少皱纹,使面部红润光洁。干浴眼睑可预防眼睑下垂。

    干梳头是十指张开如梳子状,由前向后,再由太阳穴向两侧至后方,干梳20次,用手指轻轻拍打头皮而结束。此法可预防头皮早脱、头发早白。

    导引和按摩以其便于掌握和有实效,成为术养驻颜的主要手段。

    在驻颜术中,化妆美容术多用于妇女。以粉饰面、使用唇膏和画眉等化妆术很早就有记载。

    《楚辞》提到粉白黛黑施芳泽,《战国策》言及郑国之女,粉白黛黑。《淮南子》记载粉不厌白,说化妆的粉越白越美,以白粉涂抹在肌肤上使之洁白柔嫩,凸显美感,称之为白妆。

    《古今注》记载胭脂从植物中提取的,起源于商纣王时,最初称为燕支: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以染粉为面色,为燕支粉。

    这里的西方,指的是西北地区甘肃省祁连山脉焉支山(又称燕支山)下,此处盛产胭脂的原料红蓝草,取其红汁可制成妆面颜料即是燕支。

    在南北朝时,又将燕支加入牛髓或猪脂之类,使其从粉状变成脂膏,润滑而方便涂抹,燕支也被叫做胭脂了。

    南北朝时代,妇女流行额部涂黄,可能与崇佛风气模仿佛像涂金有关,除涂染外,还有把剪成花形的黄色片子贴于额上的,这种片子称为花黄,如《木兰辞》所说的对镜贴花黄。

    点唇也起源于先秦,至汉代已蔚成习俗。刘熙《释名》说:唇脂,以丹作之,丹是朱砂,具有强烈的色彩效果,因其不具黏性,容易被口沫溶化,故而在其中加入适量的动物脂膏,既可防水又可增加彩色的光泽,还有防裂润唇的功效。

    汉代的唇膏实物,在长沙、扬州等地发现的汉墓中都可以看到,虽然已经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盛在妆奁中,色泽仍然鲜艳。

    《诗经》、《楚辞》都记有蛾眉指将眉毛画得像蚕蛾一样纤细。《楚辞》《战国策》《韩非子》等古籍都有粉白黛黑的记载。

    黛字的本意是指画眉,后来作为黛的材料包括矿物与植物,矿物如石墨的石黛,植物如青黛,也叫靛花、青蛤粉、色青黑。

    据《释名》的解释,黛就是代的意思,因为秦汉时代黛在原来眉毛的位置画出想象的眉形。

    魏晋以后已经开始用烟墨为画眉材料,到唐代制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用墨画眉盛行起来。唐以后流行的眉式也不断变化和丰富,先后大约有十五六种,汉代时除以长眉为主外,还有八字眉、远山眉、愁眉、阔眉等。

    唐玄宗以后有粗眉、短阔眉、鸳鸯眉、小山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分梢眉、涵烟眉、沸去眉、倒晕眉、柳叶眉等。

    戴耳环也有装饰和保健功效。常言道千好看,万好看,不戴耳环不好看。穿耳洞,戴耳饰原本是西南少数民族习俗,其用意不在装饰,是藉此提醒女性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后来汉人开始仿效。

    唐代,妇女在社会意识开放之时并不流行戴耳饰,反倒是在社会风尚保守、礼教束缚很强的宋代,妇女穿耳洞戴耳饰的习俗才大兴其道。

    这样却歪打正着,因为耳部穴位丰富,在耳垂穿洞的部位,正是主治眼部和有益健康的穴位,戴上耳环就会经常刺激该处,有明目和强身之功效,以致有戴个耳环,砸个药坛的说法。

    古人重视护发,历代诗人对早生华发最为敏感,古代很早就开始发的保健。中医认为发为血余,为肾所主。

    在《巢氏病源》以后的历代医著中,对发黄、发白、落发、秃顶的证候及治方甚为丰富,以补气养血,滋肾调肝和封填骨髓为主,常用药物如何首乌、熟地黄、桑椹、黑芝麻、核桃等。

    古代润发油叫做香泽,《释名》中称:香泽者,人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之也。在汉代时,香泽已普遍使用,在汉《乐府》中便有八月香油好煎泽的诗句,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详细记载香泽的制法。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蜂蜜能健美、保颜、增寿。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蜂蜜中含有47种微量元素,其中不少成分能使皮肤保持活力。所以每日饮1碗蜂蜜水,是简便易行的驻颜耐老处方。

    清代赵学敏在《本草拾遗》中指出,酸奶有返老还童之功,每日饮一杯酸奶对养颜有益而易行。

    古代也用药酒驻颜,例如《开宝本草》中的首乌酒,《本草纲目》中的枸杞酒等,都可酌情选用。

    可见,驻颜是对健康的追求,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尤其是美容化妆,在表现外在的形象美的同时,塑造自我,在表现个性过程中,焕发青春的活力,增强自信,延年益寿。

    本文摘自《中华名老中医学验传承宝库》,作者/智国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921439866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致力打造互联网创业第一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选泓嘉网络创业,值得信赖! 泓嘉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泓嘉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6396号-1

    QQ|免责声明|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泓嘉网创 ( 豫ICP备2022016396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0:55 , Processed in 0.07845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